《教学勇气》读后心得 李黎

2018-03-08 03:34:24 郑东新区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 有次阅读

《教学勇气》读后心得

看到这本书名,让我马上想到了一首梁静茹的歌《勇气》,里面有一句歌词,爱真的需要勇气。在翻看前言、序言和封底的时候,我读到了这样的一句话话:“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一书的作者)。不谋而合,同样是源自心底的爱,同样需要勇气。

    说实话,这本书读了一遍之后好多地方没有真正的读懂,但是有好多地方确实产生了共感与反思。品味着作者的话,“痛苦源自于其所爱”,也许正因为是这样吧,我有些恍然,毕竟我也曾深深地体验过那种快乐与痛苦。合上书本,有几个词语在脑海中渐渐显得清晰,那就是在阅读时触动我心灵的几个词语。

1、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首先触动我的是这一句话:“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让我联系到另外一个词语——内驱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所以,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内驱力无疑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因。但是教师从事这一职业的目的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不同,由此造成内驱力有和无、大与小的差距。内驱力隐藏于自我个体之内,具有隐蔽性,只有对他们的行动追根溯源才能找到他内驱力的源头。学校进行“十佳教师”、“教学能手”的评比,教育局进行“区级名师”“优秀教师”的评选,这些都为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供了外因。但这些荣誉绝对没有个人达到自我期许、自我认同的目标后所产生的成就感更有价值。帕尔默说:“外部加诸于你的惩罚绝不会比你加诸于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糟。”这句话也可以反推过去:外部给你的表扬和荣誉绝不会比你给自己的表扬和鼓励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最高的境界就是教师在这份工作中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2、恐惧。第一次看到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教师的心理,第一次知道一个年近60岁的老教授在走进教室前也会恐惧。回想自己在从教的前几年里,几乎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恐惧明天的课没有充分地准备好,恐惧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恐惧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恐惧其他老师听课,恐惧领导听课,更恐惧自己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与其它班级的差距有一大截。“难道教师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吗?”“难道其它教师的心理也是这样子的吗?”我多次自问,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了信心。看到帕尔默对恐惧的解释我今天才豁然开朗。现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炼,虽然没有以前在教室前有一种想逃跑的感觉,但有时还是有一丝恐慌,因为我无法预料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如何。帕尔默告诫我们说“不要害怕”,因为“我可以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

3、共同体。帕尔默对共同体的解释是:“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或许他的另一种说法更通俗一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共同体的成立无疑为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实现建立一个圈子,搭建一个平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共同体,小到备课组、教研组,大到片的教研活动,校际联动。但自己总感觉这些共同体的的交流还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我们无法在共同体内体验到那种表达与倾听的愉悦。是的,我们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不敢提出自己的疑惑,我们不愿听取别人的批评,我们更不愿批评别人,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不以为然。长期形成的个人思维与矜持阻碍了我们的沟通。为什么我们的共同体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帕尔默的这句话无疑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在共同体形成外在形状和形式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它一定要在完整的自我中生根,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自己后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是的,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自身,还没有达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们的个体还没有想要表达自我的渴望,所以还没有真正的交流与沟通。

这本书我想我还会继续读下去,因为有好多地方不是一读了之的,是需要细细品味,耐心琢磨的。一本好书不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它能启发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更深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我还得继续努力。

《教学勇气》经典摘抄:

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魅力所凝聚

1、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2、不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从历史学方面里看,如果不在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记号,一个人怎么可能去理解另一个人呢?一位文学批评家怎么可能通览整本小说展开的领域而没有留下个人经验的足迹呢?

3、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真理并不生活在假设之中,而教育要远胜于把假设云送给消极的听众。

4、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本身。这个共同体永远不能给我们终极的肯定-------这倒不是由于它的过程有欠缺,而是终极肯定对我们有限的心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察和我们的理论------真的,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交给共同体验证,那么共同体仍大有可为: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

5、为什么我们甚至于到现在还不断挑战我们今天所持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是主体,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去深入地发掘它的秘密,主体拒绝被局限于现有的结论。

6、若不跳出我们自己的框框,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认识这个主体。我们必须相信主体的内在生命并不全情投入之。若我们既不相信也不培养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没有全情投入可言。

7、当排除伟大事物的内力而全靠我们自己相当有限的魅力时,教育共同体就变得渺小了。

8、在共同体中我们自己的工作日程有时会被伟大事物的魅力抢尽了风头。当伟大事物消失时,当他们失去了对我们的生命的引力时,我们就会偏离群体的轨道,堕入装模作样、自我陶醉和傲慢的黑洞里。

9、伟大事物绝不会真的消失----它们只会从我们人为的视野中消失。

10、只有发展和深化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才能理解任何伟大事物的内在生命。我不可能从别的生命里得知连我自己生命里都不认识的事物。

11、在一个充满不敬的文化中,教育遭受的命运最可悲------教育变得平庸了。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校长工作室

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

李   黎

2015.1.20


 责编:小学校长工作室


文: 责编:郑东新区教文体局 | 打印
通知公告
© 2018 版权所有: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南路与龙翔三街交叉口金融智谷2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