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心得 李黎

2018-03-08 03:35:38 郑东新区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 有次阅读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心得

带着任务来读这本书,刚开始确实读不进去,读完前七章后猛然发现,阿德勒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这本书中出现的一个词“自卑”,让我很有感触,原以为自己有时的自卑是一种病态,深陷进去再自己开解。看了这本书,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它不是变态心理,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隐藏着一种自卑感。阿德勒特别指出,有身体缺陷和被父母溺爱或忽视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情结。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教育者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给他们带来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错乱。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形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所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老师再对他冷嘲热讽,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老师和家长都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这就是教师的天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发现:有些孩子走路挺起胸膛,昂起头,而且声音坚定,无所畏惧,这都流露出他们显著的自信和勇气。而有些孩子则在别人与他说话的时候退缩屈从,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自卑感和不能应付处境的胆怯。我们应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影响和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克服不健康心理,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儿童的人格教育》经典语句摘抄:

1、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书本知识的地方,它还应该是传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场所。

2、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总体的生活史。

3、我们的心理最奇妙之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

4、追求优越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5、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

6、许多儿童之所以懒惰,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处境。这样他们就可以总是把目前的无能和无所成就归咎于懒惰。人们很少指责他们能力不够;相反,孩子的家长通常会说:“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孩子对这种说法沾沾自喜,因为它对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安慰。

7、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因而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8、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去追求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

9、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作出恶毒的断语。

10、学生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兴趣。促使并保持学生的专注,发现学生是否专注或是否能够专注,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部分。

11、宽容是一种必需的品质,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对新的心理学观点怀着开放的心态是很明智的,即使这些观点和我们至今所持的看法相矛盾。

12、去证明谁正确或显示自己的优越,就并不需要了,重要的是找出一个帮助孩子的有效方法。

 

 

 

 

 

 

 

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校长工作室

 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

李   黎

                               2015.2.5


小学校长工作室 责编:小学校长工作室


文: 责编:郑东新区教文体局 | 打印
通知公告
© 2018 版权所有: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南路与龙翔三街交叉口金融智谷2号楼